01618 中國中冶 [H股] - 公司概括
主要業務

主要經營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裝備製造及資源開發業務。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 6.5%。 每股基本盈利 0.4041元人民幣。 派發股息每股 0.078元人民幣。 期內,營業額上升 25.1% 至 5,005.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0.7% 至 10.1%。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29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1年,中國中冶克服重重考驗,穩紮穩打、奮力拚搏,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實現「十四五」首年「開門紅」,開啟「美好中冶」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報告期內,中國中冶實現營業收入5,005.72億元,同比增長25.11%;實現利潤總額140.12億元,同比增長17.58%;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83.75億元,同比增長6.52%;實現新簽合同額12,049.8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17%。市場營銷實現新突破,中標10個百億級大項目;「冶金建設國家隊」市場優勢地位持續鞏固,新簽冶金合同同比增長10.04%,國內外重大冶金工程無一旁落。創優創獎碩果纍纍,26項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其中,14項承建項目創歷史新高,冶金工程連續三年獲國優工程金獎,6項境內工程獲魯班獎。「雙百試點」、「科改示範行動」等專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科技成果量質齊升,緊扣「雙碳」目標,組建4家中國中冶低碳技術研究院和1家碳排放評估中心;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牽頭和參與完成的4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獎;新增有效專利8,000餘件,累計有效專利達到4萬餘件,有效發明專利首次突破1萬件;主導制定4項、發佈3項國際標準,發佈主編的國家標準9項。中國中冶長期向好的發展勢頭持續鞏固。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我國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抓住政策機遇的同時,更加強調風險防控,確保公司穩健發展。

我們將以開放的心態謀發展,以創業的激情促改革,以憂患的意識防風險,以自信的胸襟求提升,堅持聚焦主責主業不動搖,堅持「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先鋒隊、新興產業領跑者排頭兵,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不動搖,全面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準,全面提振企業精神面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將以「聚焦中冶主業,建設美好中冶」為發展願景,在新常態下繼續堅持「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先鋒隊,新興產業領跑者、排頭兵,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大力發展「四樑八柱」的業務體系和產品定位。

「四樑」是冶金建設、工程承包、新興產業、綜合地產四大業務板塊。

「八柱」是冶金工程與運營服務、礦山工程與運營服務、核心裝備與鋼結構、房屋建築及城市更新、交通市政與其他工程、生態環保與文旅工程、新能源與礦產資源開發、綠色健康智慧地產。

世界一流冶金建設國家隊:始終站在國際水平的高端和整個冶金行業發展的高度,按照世界一流標準,集中冶金8大部位、19個業務單元的精兵強將,持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瞄準冶金工程的重大和前沿領域,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以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再拔尖,始終保持獨佔鰲頭;通過整合公司內外研發、諮詢、設計、裝備、施工、運營等資源,整合國內外戰略客戶、核心設備製造商、信息化服務商的資源,在「專業鏈+產業鏈」上增補拔高,把優勢鏈條做得更優、把薄弱鏈條補強、把缺失鏈條補全,以全產業鏈集成整合優勢再拔高,始終保持無可替代;抓住國內鋼鐵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機遇,在冶金建設結構調整、產業佈局、流程優化、技術改造、裝備升級等方面積極佈局,堅持「技術、成本、合作」三原則開拓海外市場,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實現規劃、設計、建設、服務、原料等一體化、全流程、全生命週期輸出,以持續不斷地革新創新能力實現市場的內拓外展再創業。加速培育形成世界第一冶金建設運營服務國家隊,承擔起引領中國冶金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的國家責任。

基本建設主力軍、先鋒隊:以「主力軍」和「先鋒隊」的姿態,把握「一帶一路」政策,挖掘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巨大潛力,充分發揮公司全產業鏈協同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市場開拓,成為目標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深度參與者,培育謀劃一批高質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品牌工程;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佈局重心,在房建、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高端地產等基本建設業務領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大市場突破力,提高市場影響力,積極參與城市軌道交通、特高壓、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爭做國家基本建設和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主力軍。面對建築產業化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國家鋼結構研究中心和中國鋼結構協會等優勢資源,形成具有中冶特色的混凝土、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成為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制定者,打通設計與製造、構件生產、施工的鏈條和環節,推進公司形成集研發、設計、製造、安裝、檢測為一體的裝配式建築企業。

新興產業領跑者、排頭兵:以行業「領跑者」和「排頭兵」的擔當,緊跟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建設步伐,挖掘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新興產業市場機遇和方向,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技術突破為驅動,以資本實力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倍增器」,大舉向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大型主題公園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美麗鄉村、康養、環境與新能源等領域發力,集中資源統籌開展新興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積極主導編製有關規範、標準,建立相應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整體規劃及實施能力,確保以技術領先優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成為技術高端、產品高端、市場高端的行業領軍企業,爭做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建設理念、設計和施工方面的領跑者,實現公司轉型升級發展。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是公司伴隨著新中國鋼鐵工業恢復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歷史形成的結論,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是公司改革發展、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總體戰略的唯一路徑。冶金工程系統性、綜合性、複雜性的特徵,使公司具有了其他建築業企業所不具備的學科門類齊全、創新能力突出的技術優勢,打造了公司在冶金工程領域獨佔鰲頭的核心技術、無可替代的冶金全產業鏈整合優勢、持續不斷的革新創新能力,樹立了公司冶金建設國家隊地位,造就了公司的輝煌。「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就是要牢固樹立技術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第一動力的理念,加快研發引領建築產業未來發展新興技術,始終佔據技術的制高點。

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國資委決策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優化產業佈局,突出主責主業,推動公司「四樑八柱」產業體系優化調整;聚焦公司自身突出問題,加強公司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公司經營質量效益。

資料來源: 中國中冶 (01618) 全年業績公告
集團主席 陳建光 發行股本(股) 2,871M
票面值 人民幣 1 市價總值 (港元) 6,087M

相關上市公司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01208 五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