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務
主要從事生產、銷售及分銷體外診斷試劑。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期內業績由盈轉虧,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 1.14百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溢利為 2.72百萬元人民幣。 每股基本虧損 0.0079元人民幣。 不派末期股息。 期內,營業額上升 7.1% 至 3.48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增加 7.2% 至 41.2%。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27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及全球都繼續承受新冠疫情的衝擊。國內採取了國際上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來應對複雜、嚴峻的局勢,因此給國內經濟社會的各方面帶來較大的影響,使體外診斷行業的參與者及整體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複雜,因此給1,800多家生產研發企業和數萬家經營企業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影響。 面對持續較長的新冠疫情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困擾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巨額債權的追收,本集團克服內外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挑戰,勉力開展以主營業務為主線的相關經營活動。本集團繼續推進醫療診斷產品的開發、引進,不斷豐富集團原有的產品線。在根據市場調整產品結構的同時,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優化生產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千方百計增加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在研發方面,探索創新研發機制,對研發項目運行機制進行了改革創新。公司建立了以項目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將研發中心管理的重點從項目過程控制轉變為重點關注立項及成果驗收。在市場營銷方面,繼續聚焦於銷售隊伍的建設及市場拓展,通過充實銷售人才,加強國內外銷售網絡和專業營銷團隊建設。同時強化與經銷商、終端醫院等緊密合作,不斷嘗試多元化的營銷模式,多方拓展銷售渠道,推進產品在細分市場及區域銷售中有所增加,深化與終端客戶的全方位服務與合作。在投資方面,本集團繼續慎作對外投資與盲目擴張,在切實鞏固和提升綜合實力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注重資產運營效率,使本集團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回歸到具有其自身競爭優勢的主營業務中,通過與業內有實力的佼佼者進行戰略合作等方式積極發掘新商機,力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市場地位得以鞏固與提升。通過梳理內部流程,嚴格過程管理及明確各環節責任人的具體職責,減少浪費,提高效率。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中國健康產業潛力巨大,老齡化、城鎮化的加速帶來大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尤其中國體外診斷市場還在不斷的增長。隨著中國人均可可支配收入增長,在國民疾病預防意識增強和體檢意識增強以及全民醫保的背景下,IVD行業未來的市場具有較大的潛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醫用耗材集採打包以及區域檢驗中心等新運營模式的快速發展,預期行業內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整個行業市場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競爭要求,將迫使產品持續加快升級迭代,以消化部分價格壓力,同時通過產品多元化佈局佔領市場,在研發、渠道、品牌等方面形成的協同效應能不斷形成正反饋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同時,兩票制以及控費政策壓力,推動市場「去中間化」,過去市場依託產品代理的營銷模式已不適當變化著的市場需要。因此,注重創新,打造特色技術、從而建立起優勢和壁壘。
資料來源: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 (08247) 全年業績公告 |
集團主席 |
吳樂斌 |
發行股本(股) |
64M |
票面值 |
人民幣 1 |
市價總值 (港元) |
113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