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8 富智康集團 - 公司概括
主要業務

集團為全球手機行業的垂直整合製造服務供應商,為其客戶提供生產手機的完整端對端製造服務。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期內業績扭虧為盈,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56.3百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 173.9百萬美元。 每股基本盈利 0.007美元。 不派末期股息。 期內,營業額下跌 3.9% 至 85.8億美元,毛利率增加 1.5% 至 2.6%。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15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財務關鍵績效指標(關鍵績效指標)包括銷售額、毛利率、純利率及股本回報率的按年變動。就同業分析而言,由於同業可能各有不同的業務及增長策略、歷史、業務模式(如外包或內包或合包)及生命週期、客戶組合、營業收入及產品組合(機構件與系統組裝及其他非手機業務)、產品及服務策略以及定位及多元化、業務分類、定價策略及政策、地域覆蓋範圍、競爭優勢、核心能力、研發能力、成本結構,部分同業可能設有手機業務以外的業務╱產品分類,故難以在綜合集團賬目層面直接比較。

製造業務的毛利及毛利率乃計量公司如何將其營業收入有效轉化為溢利的常用財務關鍵績效指標,並反映公司於支付生產其所出售貨品或服務的前期成本後保留的銷售額,該指標為公司財務狀況健全程度的重要指標,並顯示一項業務是否有能力支付其經營開支,同時仍有資金供發展所需。毛利百分比愈高意味控制銷售成本的能力愈強,包括控制可變成本,如BOM成本、直接勞工成本、可變製造成本、雜項開支及回報率,以及可提高貢獻利潤以彌補固定雜項開支的效率。業務盈利能力越高,代表有越多溢利可供支付營運開支並最終歸屬股東。就某一公司而言,毛利率隨時間變化,可對業務管理、生產力、產量控制、直接成本控制、生產雜項開支控制的內部提升或定價政策及整體成本競爭力以及市況變動提供有用見解。

本集團自二零一七年底以來所面臨的挑戰持續至二零二一年。此外,COVID-19的反覆及持續、反彈及感染的爆發以及相關限制和封鎖和遏制措施、可支配支出減少、各國勞動力缺乏已持續對元件供應和交付時間和價格、全球供應鏈及供應透明度的長度產生不利影響,所有該等因素均導致本集團工廠產量及訂單履約不穩定,並對本集團銷售營業額的恢復及其經營業績以至客戶產生負面影響,所有該等因素將繼續拖累業務運營和客戶及本集團的快速恢復。另外,由於本集團不斷努力進行優化及╱或重組並保持精簡、靈活性及輕資產(長遠來說有助於降低雜項開支),故亦會產生實際及潛在成本、開支及╱或虧損。具體而言,元件供應限制、中斷及縮緊繼續對本集團向其客戶之供應及交付以及最終對營業收入產生不利影響,及元件價格上漲(進而導致本集團之成本上升),隨時間推移繼續為本集團對於某些客戶之毛利率帶來更多壓力,原因是元件成本增加無法全數轉嫁至客戶。目前預計該等負面因素及風險可能至少會持續至二零二二年上半年。與二零二零年相比,毛利和毛利率以及純利和純利率按年上升,原因是與COVID-19有關的生產中斷減少,產量和經營效率提高,此外,由於繼續嚴格控制成本及雜項開支,以及自二零二零年起持續開展輕資產活動,包括進行與資產及勞力有關的優化及重組,銷售成本及經營開支普遍降低。根據本公司與Stellantis合作之汽車智能駕駛艙及輔助系統合營公司的資料,在交易完成後,本集團錄得稅後收益34.9百萬美元。因此,本集團確認8,583百萬美元的綜合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的8,935百萬美元減少352百萬美元或3.9%。本期錄得純利為56.4百萬美元,而去年同期錄得淨虧損173.8百萬美元。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市場及OEM行業回顧與本集團面臨的挑戰

OEM指承接由另一間公司以產品「關鍵核心技術」外包的生產及加工工作的製造商。OEM模式因其成本結構及準時交付而成為電子行業的普遍模式,已成為品牌製造商的不可避免選擇。由於IT行業的快速增長及產品持續加速更新,自行生產所有產品並不理想,而外包生產對減省成本而言更具吸引力。OEM製造商普遍具備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特別是在大規模生產及製造的材料採購及生產品質監控方面,OEM經驗豐富,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及實現規模經濟。然而,情況一如電子行業,OEM行業的准入門檻非常低,其毛利率有限,因此當市場的毛利率下跌時,只有從事大規模生產的製造商才能生存。由於競爭激烈,OEM製造商都願意降低利潤率,確保與主要品牌製造商維持承包關係以滿足其產能。尤其是,隨著中國經濟越趨開放,中國已吸引低端及有利的投資條件。由於中國已接管低端製造鏈,行業競爭加劇,進一步降低OEM的利潤率。因此,本集團一直密切關注目前的經濟環境及市場格局,以及其可能對整體經濟、消費能力及我們所服務的客戶的喜好以至終端市場造成的影響,並密切管理及控制我們的成本及資本資源,以便本集團能夠迅速應對環境變遷。由於我們的成本及經營開支大多較為固定,故當客戶需求下降(特別是對提供重大營業收入的產品的需求下降)時,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毛利率及經營業績。

由於本集團主要在中國部署其生產設施,中國OEM行業的發展對本集團的業務有直接影響。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低勞工成本、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及有利的投資條件等成功吸引大量外商投資。中國的OEM已躋身低端產業鏈,吸納需求並取得驕人業績。「中國製造」曾經是廉價製造,但毛利率大幅下降、OEM公司的原材料及勞工成本增加、行業競爭加劇、替代產品的市場力量提升以及客戶的議價能力提升,令OEM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一項具挑戰性的任務。事實上,在中國追求低廉的製造成本已不再是有利的選擇。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日的報導,為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富裕」行動,全國31省市中已有20個省份上調二零二一年最低工資標準,包括上海、北京、廣東、天津、山西、浙江、江西、湖北、寧夏、海南和甘肅等省份。其中,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的廣東省將最低工資標準由每月人民幣1,410元至2,200元上調至人民幣1,620元至2,360元。同時,聚集中國眾多頂尖科技公司的深圳市提高至2,360元,漲幅為7.3%;中國汽車製造中心省會廣州市提高至人民幣2,300元,漲幅為9.5%。勞動力成本上漲促使製造商將生產轉移至其他地方。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受COVID-19疫情及婚育成本上升影響,二零二零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人口出生率跌破1%可被視為中國人口結構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面對生育率低迷的情況,中國於二零二一年八月正式修訂法律,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然而,儘管政府大力鼓勵夫妻生育更多子女,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二零二一年出生人口僅為10.62百萬,人口出生率僅為7.5,創一九四九年以來新低。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在勞動力供應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力工資水平預計將繼續上升。工資上漲是眾多外資企業遷往印度或越南等新興國家的一個原因,而本集團已在這些國家開展業務。上文「亞洲分類」一節詳述本集團應客戶要求作出策略決定,在印度拓展業務、提升實力及紓緩依賴單一地區風險的原因。

二零二一年初,COVID-19疫情有所緩解、接種疫苗人數增加、各國重新開放,全球經濟強勢反彈。然而,二零二一年底出現Delta和Omicron病毒變種,並於二零二二年初繼續傳播,全球COVID-19疫情反覆。疫情持續加劇供應鏈中斷及通脹,進一步阻礙全球經濟增長。今年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據路透社(Reuters)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報導,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警告客戶,由於緩解擁堵所花的時間長於預期,其仍竭力解決全球貨物運輸問題,顯示供應鏈危機遠未結束,仍對供需平衡產生深遠影響。在供需長期失衡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面臨巨大通脹壓力,預計可能進入新一輪升息週期。根據美國勞工部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二日公佈的數據,二零二一年十二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0.5%,二零二一年底美國通脹創40年新高。通脹飆升可能會促使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加快升息步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日的報導稱,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美聯儲今年可能會升息四次,並將在二零二二年七月開始其資產負債表縮減程序。整體而言,展望二零二二年,全球經濟正逐步復甦,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多家機構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五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二零二二年全球增長預測由二零二一年的5.9%下調至4.4%。同樣,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一日發佈的報告,全球增長預計將由二零二一年的5.5%下降至二零二二年的4.1%,二零二三年進一步下降至3.2%。報告還指出,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將由二零二一年的5%下降至二零二二年的3.8%及二零二三年的2.3%,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預計將由二零二一年的6.3%下降至二零二二年的4.6%及二零二三年的4.4%。需強調的是,美國與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增長減速將抑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外部需求。

有關本集團業務及表現的前景,須考慮全球整體經濟、COVID-19疫情發展及疫苗接種率、手機市場、全球供應鏈、元件短缺、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風險、政府激勵及支持、消費者行為及消費傾向、產品組合、技術變革及OEM/ODM行業以及競爭格局。自二零一七年起,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四年下降,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二零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4%,尤其是COVID-19疫情的蔓延抵銷了採用5G技術帶來的預期增長,並導致二零二零年供應鏈中斷及需求下降。更糟的是,雖然疫情趨於平穩,消費者需求回升,但二零二一年下半年元件短缺問題已對智能手機市場造成不利影響,抑制增速。根據IDC於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發佈的報告,第三季度智能手機供應商合共出貨了331.2百萬部手機,同比下降6.7%。實際上,除元件短缺限制外,智能手機市場還面臨物流、運輸延誤及中國電力供應限制等方面的挑戰。上述挑戰可能會在二零二二年中期緩解,因此IDC將其二零二二年增長預測由3.4%下調至3.0%。就OEM/ODM行業情況而言,由於智能手機市場飽和、COVID-19疫情嚴重導致需求萎縮、一間主要手機品牌公司遭受限制、元件短缺以及元件價格及勞動力成本上漲,中國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由於美國政府嚴厲制裁,中國某行業巨頭被迫退出市場,而曾為該品牌公司提供服務的OEM一直與其他OEM正面交鋒,試圖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盡可能利用已經過剩的生產力。同時,本集團客戶正努力爭取在飽和市場中爭取上述品牌公司的更大市場份額,故其產品於終端市場的定價必須非常具競爭力。總體而言,系統組裝業務的毛利已大幅削減。儘管如此,本集團仍繼續調整業務策略,由營業收入最大化轉向持續利潤改善,而不尋求增加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但不斷豐富產品組合,尤其是高利潤的產品線。

根據IDC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日發佈的分析,手機品牌公司已就其5G組合(就產量及價格而言)採取更進取的策略。儘管因供應鏈中斷、貨運成本高昂及港口擁堵等問題,智能手機市場出現短期下滑,但與5G設備相比,4G設備受影響更為嚴重,預計將加快向5G轉移的步伐,預計於二零二二年末,5G設備的出貨量將佔全球出貨量近60%。IDC預計,二零二一年5G設備將同比增長117%,5G設備總量將由二零二一年的約555百萬台增長至二零二五年的1,094百萬台,複合年增長率為14.6%。雖然總出貨量相較過往預測數字有所下降,但在多個地區的滲透率均有所上升。與上述數據相應的是,領先智能手機芯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在其最新刊發的財務報告中披露,將二零二一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的增長率由高個位數調整為中高個位數,但該公司對5G手機的出貨量仍持樂觀態度,預計將由450–550百萬台增加至500–550百萬台。就平均售價(ASP)而言,二零二一年5G智能手機的ASP預計將為643美元,較二零二零年的價格上漲1.7%。IDC指出,由於發達市場對高端機型的需求持續,ASP達到峰值,但隨著5G普及率逐漸提高,整體價格將隨之下降。另一方面,5G網絡的推出也是影響5G設備採用的關鍵因素。根據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發佈的《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二零二一年第三季度,5G電信用戶增加98百萬至570百萬。愛立信預計,今年底5G用戶將增長至超過660百萬。與二零零九年4G推出情況相比,5G用戶數增速預計將明顯快於4G,乃因多家供應商及時推出可用設備,5G設備價格快速下降及中國更早參與5G業務。報告預計到二零二七年底,全球5G用戶將達44億,佔流動用戶總數49%。但由於晶片組供應商將生產資源優先分配予市場流行的4G╱5G及下一代芯片,功能手機業務正面臨著更難獲得2G芯片的巨大挑戰。這一短缺情況於二零二一年全年仍舊存在,故可以預見其對功能手機出貨量的影響。本集團正採取措施分散業務風險,擴大手機以外的其他產品類別,尤其是在功能手機需求下降的情況下。

長期的供應緊絀阻礙電子市場增長,整條供應鏈由消費電子分類(包括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甚至家庭電器)以至汽車分類均受影響,導致每個分類的價格飆升。此外,銅及生產所需其他金屬漲價刺激電機設備及被動元件的定價上升。若干常用電子元件(如集成電路、濾波器、液晶體顯示器、傳感器等)的供應非常緊張,價格上漲之餘,交貨時間亦延至二零二二年。然而,根據THE ELEC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日發佈的新聞,高通行政總裁Cristiano Amon表示,全球晶片短缺情況正在緩解,預期二零二二年情況將進一步改善。但這一樂觀看法與多位最大半導體製造商高管的其他看法相悖。英特爾行政總裁Pat Gelsinger認為,晶片短缺將延續至二零二三年;而ARM的負責人Simon Segars則全然悲觀,表示情況將會惡化。就價格飆升而言,根據UDN於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八日發佈的新聞,台灣領先芯片製造商聯發科(MediaTek)因其IC代工廠供應商生產成本上升而提高其部分智能手機芯片價格。值得注意的是,4G處理器價格漲幅遠高於支持5G的處理器,漲幅分別為15%及5%,表明優先生產5G芯片,進一步加劇4G晶片短缺情況,此與最後一段所述觀點一致。儘管對晶片短缺的預測各異,但本集團持保守看法,認為供應鏈中斷的情況要到二零二二年下半年方能緩解。雖然某些行業已採取積極措施,緩解供應持續緊張情況,而全球半導體製造商亦已積極投資新代工廠及工廠擴張,以提高產能,但供應短缺仍將延續一段期間。

自二零二零年下半年起,因COVID-19疫情持續及全球貨運量激增,供應鏈嚴重緊張。由於傳染性Omicron病毒變種於二零二一年底廣泛傳播,冠狀病毒捲土重來,進一步加劇全球主要港口的勞工短缺及運營受阻問題。根據物流技術公司Container xChange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一日發佈的報告,由於港口擁堵,集裝箱運費持續上漲,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底甚至突破5,000點大關。展望今年,眾多數據及報告表明,供應鏈問題在短期內不會得到緩解。海事數據公司Sea-Intelligence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一日披露一份報告,當中指出進入二零二二年後,擁堵及瓶頸問題會更加嚴重且尚無跡象表明情況會得到改善。此外,《財富》雜誌亦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三日報導稱,中國針對Omicron採取的嚴格疫情清零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引發供應鏈混亂。預計疫情導致的延遲及關閉、對亞洲至美國海洋運輸的持續需求及眾多港口運力不足導致的供需不匹配,將共同導致今年運費持續高漲。隨著海外路線的運費持續上漲,不斷增加的成本限制了利潤並驅使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終端市場的消費者。為解決這一問題,眾多企業將運輸方式改為航空及公路運輸,但這些調整未能有效解決運輸延遲問題。大部分主要海港仍需時間來緩解擁堵問題。

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開徵關稅,及將幾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以阻截其資源和支援以來,過去數年地緣經濟緊張局勢不斷升溫。自從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對中國的取態有所轉變,但仍然強硬。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政府將繼續把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華為仍然留在實體名單上,沒有理由將它自黑名單剔除。」拜登政府提出和實施的種種限制措施顯示,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難以於短期內緩和。直到現在,華為仍未接入谷歌移動服務及獲得支持5G的芯片。該公司繼續發行4G智能手機以保持市場知名度並維持忠誠客戶,這些客戶願意接受內置鴻蒙系統及4G處理器的手機。更糟糕的是,於二零二一年十月十四日,美國參議員鼓噪拜登政府將從華為分拆出來的公司榮耀列入黑名單,稱該公司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儘管華為已將榮耀股權出售予一個由30余家代理商和經銷商組成的財團,並完全失去控制權,但美國參議員仍認為榮耀本質上仍與中國政府有極大的關係,其可不受限制地使用當前拒絕華為使用的重要美國技術。地緣經濟的風險仍未消除並可能影響本集團的業務恢復及發展。

美國與中國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加上持續的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限制,美國及其他國家呼籲減少倚賴中國的聲音又再響起,且越來越響亮。雖然這種情緒及行動預期不會導致彼此各走各路或即時出現重大轉變,但預期疫情將加快遷移低價值製造工序的速度。根據彭博報導惠譽國際亞洲國家風險研究主管Anwita Basu的消息,「自二零一八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以來,許多公司已開始採用「中國加一」製造中心策略,而越南顯然已成為受益者」。由於得到兩黨同時支持美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此一趨勢可能持續,令貿易戰及制裁於日後加劇的可能性增加。在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已透過為其海外業務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業務營運及市場,加大對沖關稅風險的力度。然而,隨著Delta引起的第二波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多個地區受到嚴重衝擊,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當地的確診個案迅速上升,導致工廠低於產能運行,甚至被迫暫時關閉。爆發第二波COVID-19疫情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印度和越南的供應鏈。Quartz於二零二一年九月十六日的報導也反映了這一情況,當中指出儘管許多公司在過去幾年將製造工序從中國轉移至臨近的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但由於自二零二一年四月底以來越南爆發致命的Delta病毒,部分公司又努力將其生產轉移回中國。儘管如此,隨著Omicron病毒變種在二零二一年底迅速傳播,中國越來越多省份須同時對抗Omicron和Delta兩種病毒。根據《衛報》於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五日的報導,在過去一個月,中國至少有14個省級地方報告了Omicron病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許多工廠因此暫時停業,甚至隨著中國實施「零新冠」政策而永久關閉,給中國工廠的生產能力帶來更多威脅。目前,COVID-19病毒的持續傳播及不可預測的演變使製造商對遷移產品線產生了懷疑。

在印度,國內產量和消費量高以及較高的外包量將促進跨國EMS/ODM將元件生態系統引入當地,提高當地的元件採購能力,從而使當地的生態系統更為強大和緊密。尤其是,建立製造工序、增加╱擴大產能、研發及人力均需耗費大量財務成本,二級參與者(為一級公司╱OEM供應產品的公司)越來越多地利用當地EMS/ODM服務。此外,各種激勵計劃促進印度電子製造業發展,減少倚賴進口並促進出口,包括(a)生產獎勵激勵(PLI)計劃(價值20,000億盧比);(b)促進電子零件和半導體製造計劃(對資本支出提供25%的財政激勵);(c)改進電子製造聚落2.0計劃(EMC2.0()為建立EMC項目提供財政援助);及(d)印度商品出口計劃(MEIS()該等計劃下的激勵按實際離岸價的2%、3%或5%計算)。由於上述因素,印度的電子產品產量在過去五年翻了一倍多,從二零一六財政年度的3.2萬億盧比增至二零二一財政年度的7.8萬億盧比。此外,在需求方面,新興技術(如物聯網、人工智能、5G)及在工業及戰略電子領域引入機器人及分析技術已推動大量電子產品的全面發展,刺激了當地需求。此外,由於政府促進印度電動汽車銷售的各種舉措,電動汽車市場日益受到關注,此乃由於電動汽車的一系列零部件均依賴於電子行業。

除上述市場角度外,產品角度亦十分重要。從產品角度來看,隨著創新及技術的普及,智能手機行業已商品化且高度普及,規格標準化,導致市場競爭加劇,此乃由於模塊化行業結構降低了准入門檻,令行業更加分散。智能手機的應用已成熟,推動設計、功能及外觀的創新。IDC公佈了對中國智能手機產品功能於未來數年的預測,包括更大的RAM容量、更普遍採用OLED螢幕、屏下指紋、人工智能(AI)、人臉識別、AR/VR/3D建模及5G功能。根據三星官方網站的一份聲明,5G設備消耗電池的程度往往比4G手機高,因為目前5G信號覆蓋受到限制。因此,5G手機必須不停搜尋強大的信號,在4G和5G網路之間切換,並花費大量時間來尋找良好的連接,導致較快消耗電池。因此,5G手機的電池壽命是其中一個最為消費者詬病之處。為了解決5G的電池壽命問題,許多智能手機製造商已經開始優化手機規格,並在很大程度上將電池提高到5,000 mAh的高容量,並升級了快速充電功能以吸引客戶。隨著規格的提高和差異化的功能,顯示刷新率成為品牌定位低端、中端及高端產品(從基本的60Hz到最高可用的144Hz)最重要的差異化因素之一,預計120Hz將會取代90Hz成為大多數產品的新標準,而144Hz將繼續佔領高端旗艦市場。此外,近期出現類似可折疊手機的創新發明已成功引起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若干主流智能手機品牌不約而同發佈其旗艦可折疊產品,如Oppo Find N、三星Galaxy ZFold 3、華為P50 Pocket、小米MIX FOLD等。第二代可折疊式裝置給予行業樂觀的前景,較第一代型號更為優勝,體現在質量、性能及競爭較少方面。更大的螢幕、多鏡頭相機及屏下攝像頭亦將繼續成為功能改進的趨勢。

除了產品功能外,包括個人資料洩露或被第三方挪用在內的線上隱私問題一直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根據愛立信於二零二一年五月六日進行的調查顯示,57%的用戶表示關注線上隱私問題。隨著隱私意識日益提高,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已採取多種舉措應對隱私問題,同時保障用戶資料不會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第三方收集。蘋果公司在隱私保護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在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發佈的IOS 14.5版本默認設定為關閉IDFA(即廣告商識別器)功能。在這個版本下,除非用戶允許追蹤,否則廣告商將無法存取用戶資料。除此之外,蘋果在二零二一年六月七日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sConference)上重點介紹其保護隱私的升級措施。引起關注的一個主要隱私升級措施是嶄新的隱私中繼功能,這是一個嵌入iCloud的互聯網隱私服務,旨在確保離開使用者設備的所有流量和路線都完全加密。此外,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蘋果發佈IOS 15.2,新增「App隱私報告」功能,該功能旨在讓用戶了解應用程序訪問權限受限信息(比如相機和麥克風)的頻率,及「數位遺產」計劃,可讓用戶授權特定人士於其身故後訪問其數據。另一方面,谷歌也在二零二一年的I/O大會上宣佈了其不同產品的一系列以隱私為重點的功能,並推出了Android 12的重大軟件更新,提供全新的隱私功能,包括一個嶄新的隱私操作面板。消費者越來越慣於將日常活動轉移至網絡平台,如今隱私和線上安全無疑極為重要。

由於智能手機行業瞬息萬變且競爭激烈,增長放緩導致行業整合,以致出現擁有大量合併資源的更大規模及更廣泛地區的競爭對手與本集團競爭,並可能對供應鏈造成壓力。由於競爭仍然激烈,來自EMS/ODM/OEM同業的競爭加劇,對本集團的業務造成壓力,而隨著智能手機供應商的快速增長,新客戶獲取可能放緩。本集團亦面臨來自其現有及潛在客戶(包括本集團的策略夥伴HMD)的製造業務的競爭,該等客戶持續評估自行製造產品相對於外包製造工序、OEM相對ODM的優勢。所有該等發展均可能對本集團的銷售、銷售組合及客戶組合造成壓力,可能導致利潤率承壓、服務失去市場認受性、溢利或虧損被壓縮及失去其市場份額。為應付上述挑戰及不明朗因素,並減緩削價對毛利率的影響,本集團必須藉迅速作出業務及營運決策保持組織精簡靈活。為配合客戶產品推廣時間表及縮短上市所需時間,新產品開發所需週期必須縮減。此外,本集團將開發利潤較高的業務(包括物聯網設備、5G應用及車用軟件及硬件)。秉承鴻海科技集團的宗旨,本集團的未來業務計劃將聚焦於提升利潤而非營業收入增長,且不斷注視市場競爭狀況以作出適當回應。

為滿足客戶日益複雜的需求,本集團持續投資於研發(此乃本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及培養全球研究人才(例如在印度)以確保能力,並持續從事產品研究及設計活動,以最具成本效益及一致的方式製造其客戶的產品,集中在產品創作、開發及製造解決方案上協助其客戶,藉此進一步增強能力。由於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就智能手機製造商而言,由於各公司積極投資研發,故差異化範圍有所縮減。一方面,差異化有助於公司提高其智能手機型號的受歡迎程度,另一方面,由於客戶需求及偏好快速變化,差異化已不可或缺。本集團擁有由具備卓越工業設計能力及大規模生產經驗豐富的資深人才組成的專業PD(產品開發)╱PM(產品製造)及研發團隊,使本集團擁有自身的創造能力以及持續提升質量、回報率、大規模生產及定制設計的能力。為了保持對行業對手的競爭優勢,本集團的設計中心正在優化產品的開發流程,以發揮更高的靈活性,並配合技術變革的急速步伐和滿足客戶的需要。設計中心正在積極地建立產品組合,並將其作為接洽潛在客戶的營銷工具。這種方法可提高產品開發效率,產品開發成本可由不同客戶分擔。因此,實施這種方法可以提高能力。為了積極緊貼行業最新趨勢,我們鼓勵員工不斷掌握移動設備行業的新技術知識(例如5G),並吸收涉足車聯網(IoV)和醫療設備行業的新技術需求。聯同客戶和關鍵元件供應商以及在特定技術範疇處於領先地位的目標供應商舉辦研討會和技術發展路線分享會,讓員工緊貼創新潮流。內部方面,設計中心透過給予獎賞鼓勵研發人員提交專利申請,以及舉辦跨部門技術分享會及參加貿易展,努力營造掌握新技術發展的氛圍。

本集團的設計中心緊貼全球領先的客戶和新技術區,亦位於移動設備行業中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他們能夠提供由產品創新概念以至最終產品生產的全部或部分服務。他們全面的研發功能資源、全球製造支援、對於服務需求龐大的全球客戶和複雜的產品項目具有廣泛經驗的團隊,成為與客戶加強業務關係的基礎。他們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的良好記錄證明除了品牌客戶外,他們亦有能力及適應力為領先的電信運營商提供服務。一站式研發服務模式以及經驗豐富的專案╱工程服務和自主製造能力大大減輕顧客的專案管理工作,讓客戶可以專注推廣本身的品牌產品。這些增值服務堅持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整體而言,研發團隊有助於實現企業戰略,突顯出通過新平台為業務重新定位的有效方法。研發團隊是本集團創新動力來源。研發團隊在本集團向不同領域轉型的過程中擔當開路先鋒,而其全面的服務職能則使本集團的研發團隊有別於純粹提供製造服務的工廠及╱或研發服務公司。研發團隊在向客戶推廣本集團在產品設計方面的製造資源優勢方面處於穩固地位。研發團隊也為製造業的升級作出貢獻,並協助工廠實現數位化製造過程。凡此種種均令本集團得以開發一系列具備工業設計、相機及音頻應用創新功能的智能手機及功能手機產品,使本集團的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並有助本集團滲透全球移動市場份額。本集團已充分利用鴻海科技集團在產品創造垂直整合方面的優勢。本集團的一站式購物服務及豐富資源(獲得鴻海科技集團的支援,提供規模、豐富經驗及主要元件的控制)對中國品牌尤其具有吸引力。本集團持續升級其技術及領先競爭對手的能力將是本集團能否維持競爭優勢及確保利潤的重大決定因素。研發團隊將不斷在工業設計、影音質素、用戶體驗、AI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其將用於本集團將提供的各種產品,除手機外,亦包括數據模塊、網絡產品、物聯網設備及汽車產品。研發團隊利用移動及可穿戴設備的整個產品組合,以把握消費者物聯網市場的機遇,並通過先進的語音用戶介面以及更佳的音頻及視頻功能使物聯網產品脫穎而出。憑藉在開發消費產品方面逾15年經驗及開發安卓機型所需軟件方面逾10年經驗,本集團將發揮強大的軟件及硬件整合及優化能力推出突破性的汽車產品(車載資訊保險箱、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智能駕駛艙等),善用本集團在用戶體驗及移動生態軟件開發方面的豐富知識,將汽車徹底融入駕駛者無移動設備不歡的生活習慣。本集團已進一步投資於研發新技術,以確保本公司取得未來業務發展動力,更可識別及應付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行業趨勢及競爭力。本集團一直在印度建立其研發能力。

由於手機市場已發展為成熟市場,發展空間較窄,本集團繼續於其他具有巨大潛力的行業(包括汽車、醫療保健等)尋求投資及業務機會。一方面,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及電池技術和性能的持續改進,過去兩年電氣化已成為汽車行業最重要的關鍵詞。各國政府(日本、德國、英國、韓國等)及主要的汽車整車廠(大眾、福特、通用、梅賽德斯—奔馳等)已宣佈相關政策及時間表,提議於二零三零年至二零四零年禁售新汽油和柴油汽車。中國的禁售政策尚未出台,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數據,二零二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創下3.521百萬輛的歷史新高,較上年增長近1.6倍,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銷量╱汽車總銷售量)達13.4%,預計二零二二年將超過18%。隨著電氣化熱潮席捲汽車行業,智能駕駛艙和智能輔助駕駛系統(ADAS)亦成為主要汽車製造商向數字化新產品轉型的標配設備,汽車廣泛應用電子元件將成為汽車電子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當下,為建立與病毒共存的方式,疫情管理和感染治療亦成為醫療技術創新和轉型的動力。同時,除受疫情影響外,人口老齡化正在將整個醫療系統推向崩潰的邊緣,儘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二零三零年前全球經濟可能為醫療行業創造40百萬個新就業機會,然而,預計同期全球醫生、護士及助產士的缺口仍將達9.9百萬。隨著「ABCDEF」(即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數據、邊緣計算及5G(第五代移動通訊))的發展,遠程醫療打破了醫療服務地理位置及距離的限制,亦緩解了部分勞動力短缺,為不同疾病及年齡的患者提供對接醫療及智能醫療的服務。展望未來,通過穿戴設備、門診病歷及健康檢查報告提供的數據,患者可進一步連接整個醫療系統,不僅加快了預約流程,亦使患者獲得更準確的診斷。

政策制定者積極進行製造業轉型,這一全球趨勢將帶領製造業進入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階段。當製造業逐步步入數字化,轉型成為使用「大數據」和分析技術對不斷變化的條件作出快速果斷反應的網絡化工廠,機會隨之來臨。本集團的研發團隊有能力打造此次產業升級所需的「智能」設備。創新極可能會激發新的需求,因此,技術知識和技能是我們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此外,誠如「投資」一節所述,本集團已採取必要措施以控制本集團投資的公平總值變動的未來影響,並一直評估可能的替代方案,以盡量提高本集團投資的財務、營運及其他方面的利益。

展望未來,本集團了解過去面臨的各項重大挑戰,並繼續準備迎接可能於二零二二年出現的新因素。於二零二零年,本集團為優化公司規模而進行重組,將冗贅資產清除。本集團已實施及維持健全及有效的內部監控及企業風險管理系統,以不時應對所有該等挑戰及不明朗因素,以及維持及提升其表現。詳情請參閱本公司二零二零年企業管治報告書(構成本公司於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日發出及刊發的二零二零年年報其中一部分)所載「問責及審核」一節。

資料來源: 富智康集團 (02038) 全年業績公告
集團主席 池育陽 發行股本(股) 7,993M
票面值 美元 0.04 市價總值 (港元) 8,632M

相關上市公司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06088 鴻騰六零八八科技 08051 訊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