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務
主要經營活動為銷售及生產製造車載電氣系統及電氣元件。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20.2億元人民幣,同比跌幅 18.5%。 每股基本盈利 1.63元人民幣。 派發股息每股 0.45元人民幣。 期內,營業額下跌 5.7% 至 151.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3.5% 至 33.0%。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29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極不平凡、極具挑戰的一年。面對後疫情時代的複雜挑戰,公司快速適應新形勢、新常態,緊抓「雙碳」戰略機遇,克服疫情起伏、缺芯斷料、原材料價格飛漲等不利影響,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鞏固產業經營,專注技術研發,強化精細管理,提升效率效益,總體發展穩中有進。 (一)潛心經營,奮力開拓,多元產業激盪新氣象 在軌道交通產業方面,面對國鐵集團移動裝備新造投資下降的不利局面,保障機車和動車牽引系統市場佔有率和訂單正常交付;城軌牽引系統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10年行業領跑,「經營城市」不斷深化,非牽引產品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檢修市場繼續拓展,鐵路啟動屬地化機車C6修及動車檢修能力建設,城軌斬獲跨平台檢修訂單,中標國內首個地鐵牽引系統狀態修項目;CBTC首個湖南省外項目無錫地鐵4號線開通試運營,城軌信號系統國內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並實現海外信號首單突破;工務多功能機械作業車首單突破。 在新產業方面,IGBT在軌交、電網領域批量交付,佔有率國內第一,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發電領域全年交付器件數大幅增長;乘用車電驅全年銷量排名首次進入行業前十;傳感器全年交付總數大幅增長;礦卡電驅系統、風電變流器、中央空調變流器持續批量交付,礦卡無人駕駛系統順利通過考核;海工裝備國內市場新簽多個訂單。 (二)守正創新,拚搏進取,科技自強催生新動能 技術突破與自主創新碩果盈枝。拉林線雙源動集克服高寒、高原等技術難題,七個月極限攻堅,正線「零故障」馳騁「天路」。京雄智能動車組批量運營,首次在時速350公里等級動車組上實現全以太網控車以及列車級PHM。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牽引系統成功下線,綜合性能行業領先。基於3300V全碳化硅器件的牽引變流器在深圳1號線載客運營,牽引能耗降低10%。公司核心系統助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成功下線。自主城軌信號系統通過CURC和CRCC雙認證。地鐵綜合巡檢系統在寧波、無錫等地小批量運用巡檢機器人在無錫2號線示範應用。首台氫能源軌工機械作業車成功下線。礦卡無人駕駛系統順利通過考核。3.125MW集中式逆變器一次性通過認證,225kW組串式逆變器小批量掛網。3300V/6500V智能集成功率模塊PCU 2.0樣機、卡片式轉模雙面散熱IGBT模塊樣品成功研製,汽車用750V精細溝槽IGBT科技成果鑑定整體水平國際領先。 技術管理與研發佈局成績斐然。佈局策劃專利576件。報批國家、行業標準15項,首次發佈軌道交通安全計算機等IEEE國際標準2項。「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9項。成立長沙分公司,揭牌無錫研究院、西安研發中心,「築巢引智」優化人才引進結構。 (三)精細管理,夯實內核,數字轉型邁上新台階 以高度戰略決心,推動數字化轉型,搭建數字平台,系統整合各類業務與經營數據,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以數字化工具促進開源節流提質增效,正向質量管控持續深化,主型產品質量行業領先。 (四)深化改革,蹄疾步穩,體制機制煥發新活力 2021年9月7日,公司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募集資金總額超人民幣75億元,順利完成A+H滬港兩地上市;機制改革走實走深,層層傳遞經營壓力;完善差異化、中長期激勵機制,半導體子公司增資擴股穩步實施,260餘名員工堅定跟持。 展望未來,本集團有信心發揮產業優勢,鞏固行業地位,努力發展業務,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公司秉持「高質量經營,高效率運營」理念,堅持「同心多元化」戰略,以「智慧賦能」,深耕細作軌道交通領域,乘「雙碳」之勢,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公司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強以及跨專業的技術優勢,推動多系統協同互補和創新融合,通過精細管理提質賦能,穩步提升效率效益,實施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資產經營水平,為股東創造可持續價值,全面實現公司的穩健發展。 2022年,公司將持續深化高質高效發展理念,緊抓「智慧」與「雙碳」戰略機遇,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提升盈利能力為主線,以品質創新為驅動,以改革賦能為動力,實現規模和效益的穩健協調增長,加速成為交通與能源領域電氣系統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
資料來源: 時代電氣 (03898) 全年業績公告 |
集團主席 |
李東林 |
發行股本(股) |
547M |
票面值 |
人民幣 1 |
市價總值 (港元) |
16,830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