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互認 香港勢佔先機

14/6/2014 17:38



主持:朱子昭、丘培煥
嘉賓:廣發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林永森
節目內容:中港兩地基金互認計劃將吸引更多亞洲地區加入

中港兩地基金互認是近期基金業的熱門話題,有關安排可以容許兩地註冊的基金,在對方市場銷售。為迎接這個龐大機遇,不少基金公司正磨拳擦掌,積極做好部署。事實上,基金互認已是亞洲區發展的大趨勢,多個國家正積極推展近似的基金護照計劃,基金業人士相信,憑着香港與中國的有利條件,兩地基金互認安排,有機會在區內進一步擴展,並有助突顯香港資產管理中心地位。

在基金互認安排下,在內地或香港註冊及開發的基金,符合一定條件便可以申請在對方地區銷售。香港與內地證監會已就基金互認達成共識,目前正等待兩地政府的最後審批。


收聽 第一節

除中港兩地之外,亞洲不少國家正積極推行類似計劃,包括由新加坡牽頭的東盟基金護照制度,以及澳洲致力推展的亞太區基金護照計劃。近年不少海外資產 管理公司來港開業,除了看準香港與中國基金互認帶來的機遇之外,亦相信中港基金互認計劃,可以推展到亞洲其他國家,讓區內基金跨境銷售變得更加容易,所以 希望可以佔着先機,盡早在港作好部署,為基金累積更多往績,向投資者顯示實力。

廣發國際資產管理行政總裁林永森預期,中港兩地基金互認計劃落實以後,勢將吸引更多亞洲地區加入,屆時亞洲區未必須要三個基金通行證, 中港兩地的安排,或有機會成為區內基金互認的基礎,因為香港是亞洲,以至世界主要資產管理中心,而中國則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未來將有更多內地資金走到世 界,這個發展將令香港處於一個有利位置。


收聽 第二節

內地資產管理市場空間大

在香港及內地從事證券業務超過20年的林永森,在暨南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並擁有特許財經分析師(CFA)資歷。他說,資產管理在 中國擁有龐大發展空間,中國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數以十萬億元計,而目前國內八十多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只有三萬多億元,屬於一個細小比例,相對中國經濟生 產總值更加微不足道。反觀其他主要經濟體,基金業的資產規模,普遍佔經濟生產總值頗大比例。此外,中國經濟經過30年高速增長,累積一定財富,而基金業在 國內只得十多年發展,投資產品不夠豐富,基金規模亦較香港小。香港資產管理共同基金的規模已超過一萬億美元,中國則只有接近5000億美元,顯示中國市場 發展空間龐大。

林永森指出,基金互認對中國帶來多個好處:一.引進香港的基金,將豐富內地的投資選擇,有助中國投資者分散風險和提高收益;二.有助增 加內地投資市場的闊度和深度、提升內地基金公司結構;三.加速國內資產管理的成熟發展,以及跟外國接軌;四.基金互認方便投資者參與中國證券市場,令到中 國市場的可投資性得到改善。

基金公司機遇大過挑戰

他說,作為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互認帶來挑戰,但同時也有機遇。計劃落實之後,公司旗下的QDII業務勢將受到一定衝擊,不過,這些 業務僅佔公司整體業務約百分之一,比例並不大,反而機遇將會更大,因為公司在國內擁有超過十年歷史,基金都有不俗的表現,如能將內地成立時間較長,業績良 好的基金通過兩地基金互認機制帶到香港市場,有信心在香港推出銷售會有理想反應。

他又透露,為迎接基金互認帶來的機遇,公司早於去年底已成立工作小組,揀選旗下一些基金,跟本地銀行商討,並聽取意見,一旦互認計劃實行,迅速可以把內地比較好的基金產品帶到香港。

中港基金互認落實之後,香港投資者亦將有更多選擇,林永森建議投資者在考慮內地基金時,要留意基金公司多項因素,包括:一.要有一定經 營歷史;二.有較佳的業績和財務狀況;三.穩定的管理和股權結構,以及可靠團隊;四.基金要有較佳的業績紀錄。此外,要爭取理想的回報,基金類別以主動型 和平衡型較可取,因為A股市場的波幅相對港股大,緊貼指數的基金可能對客戶造成較大的壓力,而平衡型基金則可讓基金經理在配置資方面更有彈性。

鳴謝: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HKSFA)、信報
文字轉載:本周節目將於下周五的信報財經新聞轉載


 



節目主持       




查詢者名 :
股票編號 :
買入價 :
出入市指標:
投資時限 :
 
基本因素 :
 
 
























回主頁 關於我們使用條款及細則版權及免責聲明私隱政策 聯絡我們

Copyright 2018© 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metroradio.com.hk會員登入
登入名稱/電郵:
密碼:
 
新用戶? 忘記密碼?
使用
Facebook帳號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