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股看盈利能見度
7/2/2015 20:00
 興業僑豐資產管理投資主管莫偉民,在澳洲修畢會計學位並考取會計師資格,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經濟環境環境不俗,他回港後順理成章踏入會計師行工作。當時內地企業透過窗口公司形式在港上市,他為有關企業擔任核數工作時發現,金融市場的工作較會計核數工作有更佳發展。為增加轉型的機會,他便考取俗稱「金融界入場券」的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資格,然後找得一份「買方」(Buy side)分析員的工作。
練成快搜招股書好武功
證券分析員大致可分為買方及賣方(Sell side)。賣方分析員泛指投資銀行或證券行的分析員,主要職能是研究及追蹤公司業績,與公司管理層會晤,探索投資價值,再撰寫分析報告。一名賣方分析員隨時可能追蹤超過10間公司。而買方分析員的主要職能則是尋找投資項目,每天看不同的資料,包括賣方分析員的報告,再從中揀選認為適合的股票,買入到所管理的投資組合。
一般人以為買方分析員的工作較為舒服,但要準確揀選合適的工具,以及建立對數字的敏感度,實非易事,他們必需要具備高度思考及觀察能力。莫偉民說要經常將周遭發生的事情消化分析,變成投資機會,同時分析市況轉變,對投資組合的成分帶來甚麼影響,再作出相應調配。他由分析員到成為基金經理,建立了快速尋找資料的能力,一本厚厚的招股文件,他拿上手便立即知道從哪處找得想要的數字和資料。
2004年至2007年間莫偉民在金管局的外儲備部門擔任投資經理,管理十多人的投資團隊,建立了更廣視野,因為涉獵的投資範圍除股票之外,還加入債券。離開金管局後,他進入了中資機構,8年來先後在國泰君安及海通證券擔任基金經理,主管公募基金及退休金。
收聽
第一節
科技股公司盈利有動力
離開中資券商,莫偉民進入東南亞資金背景的興業僑豐,負責資產管理工作。經濟周期及消費者習慣的演變,令管理高端客戶資產的工作更具挑戰。近期各國透過量化寬鬆挽救經濟,更甚者說已掀起環球貨幣及商品戰幔,莫偉民表示,市場過去3年的投資主題,由2012年炒重磅股反彈,2013年中小型主題企業,到2014炒落後中資股,今年則是沒有甚麼大趨勢下的上落市。
談到買方分析員揀股要求,是要一些盈利能見度(Earning visibility)較高及估值相對偏低的公司,因為美國聯儲局雖然至今仍未加息,但在加息預期下,現買入估值較高的公司並不吸引。基於預料市場今年不會出現很大的跌幅,擁有估值偏低及預期盈利增長10%至20%特質的公司,都是他列入投資組合的首選。以行業來劃分,個別類別的科技股料今年仍可持續一成至兩成的純利上升動力。跳出大中華市場,他預計泰國及印度這兩個新興市場的股市,將仍有不錯的回報。
收聽
第二節
訪問內容同步於 iMoney 智富雜誌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