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情緒影響投資決定
14/2/2015 20:00

Man AHL英仕曼集團執行主席黃文耀,小學時志願是當工程師,到中學改為醫生。還有高級程度會考(A-level)的年代,他申請報讀醫科,但他亦懷疑自己能否有恒心得住6年讀醫的歲月,心念一轉,認為理科夠省時,所以報讀海外大學時轉為報讀工程。結果牛津大學收了他讀工程科學,他便負笈英國。
黃文耀說在牛津讀工程科學,並不則重於學習起橋鋪路,而是更廣地用科學角度認識工程。讀工程令他對知識一里通百里明,並因為精於計數,反為他的事業增多一條出路。
1991年市況仍是淡靜的日子,黃文耀見到不少挾高學歷的同學轉投金融界,於是推動了他亦想一試轉行。終在現行機構的前身,找到一份分析員工作,他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方面可以運用他老本行數學的知識,編寫系統程式,另方面讓他踏足金融圈。
英仕曼早年在市場上是為人熟悉的對基 金,黃文耀加入時為分析員。工作涉及大量歷史數據分析及追蹤大市走勢,個股方面較少涉獵。分析歷史數據與分析公司投資價值兩項工作,他較為喜歡前者,因為 選股牽涉贏輸,難免影響心情,當情緒受影響時作出選股決定,便有可能再錯選股份。觀察了10年,他確認情緒因素對自己投資決定的影響,因此寧願揀選對基金作為操作工具。
收聽
第一節
減風險增回報 難兩者兼得
英仕曼在九十年代中期踏進香港對基金市場,並屬香港首隻獲監管機構認可在零售式管理期貨及期權的基金。經過幾年時間的表現,市場才略為認識該類對基金的操作理念,並納入組合中作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的概念甚為簡單,黃文耀說找幾隻 關連性及相關度不高的股份,放進投資組合內,便可達到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作用。如果其中一項工具不賺錢,但組合內的其他成分能發揮拉上補下的作用,亦算分 散了風險。個別投資者有時想兩者兼得,既分散風險又增加回報,他說這種是矛盾的想法,並不實在。在波幅大的市況中,投資者應該追求的穩定的回報,透過複利 效應,長亦可帶來很好的收益。
在對基金的世界,採用追隨趨勢的策略相 當普遍,很多管理期貨的基金,也用這方法爭取穩定回報,運作理念亦算簡單。當基金經理認為趨勢續升,便購入有關工具,趨勢出現轉勢,便會沽貨平倉。不過他 表示,廿年前沒有人相信這套理論可行,因涉及人的行為因素,當基金經理認為一隻股份有10%上升空間,投資者很多時未到10%的升幅,便已開始逐步減持。追隨趨勢的策略風險,是市況沒有方向,波幅窄而追隨不到升跌。
黃文耀認為,市場需求管理期貨的基金,往往是因為投資組合內持有高風險項目,希望藉此發揮平衡作用。這類基金不屬於短炒類型,持有人面對短波幅時,不會隨意調動,在一個合理的波幅範圍內,再讓它跟隨方向走,才算是趨勢投資。
收聽
第二節
訪問內容同步於 iMoney 智富雜誌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