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星期五)28°C 79
海市蜃樓下的樓瘋
11/10/2012 10:28
434

今年樓市,在環球經濟不景下,升勢仍然持續,使很多人跌眼鏡。筆者認為香港樓市的瘋狂飆升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心理因素;(二)土地供應不足。

先說心理因素。過去20年,當利率大幅下降,全球不少地區的樓市都進入一個世紀大牛市;在樓市賺了錢的一代人,他們形成了一個投資房地產的cult(是指一種投資信仰,正如現在國際投資者正在辯論“cult of equity”的股票投資是否消失),建立了一個“有買貴沒買錯”的歪論(這並非理性投資)。

在這個心理因素的cult下,什麼“可負擔指數”等不再可以用場,正如LV一個名牌手袋,比起平均收入高很多,但仍然備受追捧;政府所做的少收少補的策略,正如做一些政府品牌的手袋一樣,不會影響LV的價格,唯一的辦法,就是大量做LV手袋(即是增加私樓的土地供應)。

不過,大量做LV,LV不再矜貴,也不會有人想再要;所以,大部份人不想要把LV變cheap,只是希望自己買到一個特價的LV;同樣地,市民並非要政府大幅推地,只是希望自己能買到特價的房子。買自住的房子,是lock-in了一世的living expenses,減少不穩定性,無可厚非,不過,投資房地產,便要留意內地經濟放緩,會否對這個投資cult有所影響。

談到土地供應的問題。

可能讀者會問:“這怎麼可能?政府是香港土地最大的莊家,怎可能沒有供應?肯定只是政府不敢推出來,你看董生推出的8萬5已經可以把樓市一手推倒!”

事實上,政府不是沒有地;問題也不單是政府“造地”需時,不單是政府停止了“造地”一段時間(所以“土地儲備”不足),而是因為政府看似對“造地”過程失去了控制。

香港政府或許有地,但是,“造地”的過程非常困難,政府看似愈來愈沒有把握。顯現易見,新政府推出「梁十招」、港人港地,並承諾增加土地供應,但是樓市沒有任何回軟的跡象。為什麼?因為“出招”前,政府已經不斷“出口術”,承諾會致力使樓市降溫,市場普遍採取觀望態度,對政府的“底牌”有所忌諱;不過,“出招”後,市場看清了政府的“底牌”,特別在供應方面,連床下底的幾千個政府GIC用地,也要來出來充數做住宅,證明“找地難、造地更難”,從而知道政府的“底牌”只是“兩條3”,而不是“兩條A”。於是,之前政府“說得愈大”,之後開牌的反效果愈大,怎至製造了些恐慌性購買的心理。就算是政府GIC用地,也不能“話建就建”,話說沒完,城規會已經收到不少當地居民的反對聲音。

有說:“由於增加供應是長遠的解決方法,正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所以,樓市才會繼續飆升。”

筆者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不是樓市狂熱的主因,真正的問題是,市場認為未來足夠的供應是“海市蜃樓”,是“空中樓閣”,只是政府嘗試去管理預期,而非真實能夠做到的。如果市場確信在未來“遠處”有無限量的供應,政府不用多說,樓價已經向下倒了。

比方說,造地需要時間,但talk is cheap,如果政府能預先“賣期貨”(樓花),三五七年都可以;市民買到了樓花,才能證明政府有真實的土地供應。市民能買到未來能“上樓”的安心,便能解決不少社會和樓市的問題。事實是,政府無論是“私樓”或是“資助房子”,都沒有辦法指明哪裡有供應,可以在什麼地方建房子。

現時本港每年居住單位的自然需求量約2.5萬,但曾蔭權執政七年期間,私樓的新供應單位平均一年只有1萬個,經過時間累積,房屋問題的缺口已惡化下來。

筆者認為,由於土地供應不足,香港不單面對發展的困難,更會加深社會矛盾。現在不單是私樓不夠、公屋居屋不夠、寫字樓商場酒店也同樣不夠。

政府的兩難是,如果不再呼籲社會正視這個非常逼切的危機,只會進一步把香港推向土地不足所引起的種種問題;但如果承認“找地難、造地更難”,只會製造恐慌情緒,把樓市推向一個更不可負擔的水平。

閱讀文章後覺得抵撐?立即送上撐以示支持!
送上:
簡介:

黃元山教授先後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及耶魯大學,持有經濟學學士及國際關係碩士。

info.jpg

會員回應:
如要回應文章,請先按此登入,非會員請按此登記

會員回應條款及免責聲明

1. 會員必須就張貼的一切文字負完全責任,「新城財經台財經網」(以下簡稱「本網站」)無法控制會員張貼之文字,亦不為任何文字負責,包含但不限於任何文字之任何錯誤或遺漏,以及經由本網站張貼、發送電子郵件或傳送而做成之任何損失或損害。
2. 會員張貼文字時,必須遵守以下守則:
(I) 不能上載包括任何非法、有害、脅迫、濫用、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侵害他人私隱、有害或種族歧視的或道德上令人不安的文字
(II) 不能冒充任何人或機構或以虛偽不實的方式陳述或謊稱與任何人或機構之關係
(III) 不能侵害任何人之專利、商標、營業秘密、版權或其他專屬權利
(IV) 不能故意或非故意違反任何適用的本地、國家或國際法規,以及任何具有法律效力之規定。
3. 本網站對所有上載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會員必須同意本網站有權拒絕和移除任何文字。一切文字只代表上載者的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網站不能完全監察所有文字,若瀏覽者發現有文字出現問題,請電郵至 cs@metroradio.com.hk 通知本網站。
4. 若會員張貼之文字違反本網站條款或侵害其他人任何權利因而導致任何第三人提出索賠或請求,本網站概不負責。
5. 本網站有權於任何時間暫時或永久修改或終止本服務(或其任何部分),而毋需事前通知。
6. 請參閱本網站之其餘條款及細則及免責聲明。

回主頁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及細則版權及免責聲明私隱政策聯絡我們

Copyright 2024© 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