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 (星期二)25°C 71
 
1234
29/12/2014 14:27
聖誕禮物的傷害


時至今日,聖誕的宗教意味已越來越淡,但聖誕節的熱鬧卻並未退減。最熱衷慶祝聖誕的,除了那些還相信聖誕老人的孩子,大概要數商家們了,因為聖誕銷售是構成年度銷售總量的重要一部份。

常常看到財經評論員們為當年聖誕的天量銷售額感到振奮。消費自然對宏觀經濟有著正面的推動作用,然而聖誕消費與日常消費卻不能等同視之,因為聖誕消費的重要一部份是禮物消費,即消費決策並不是由最終消費者做出的,決策者購買的禮物,與消費者的喜好常常並不匹配,因此導致無謂損失。

經濟學家喬艾爾•瓦德弗格(Joel Waldfogel)特地做了這一研究。他在學生當中做了調查,要求他們寫下自己收到的禮物,估算禮物的價格,並寫出他們心中這一禮物的價值(純從效用角度衡量,去除個人感情因素)。喬艾爾把物品的價值與價格的比例稱作禮物產出(gift yield)。禮物產出值越大,就意味著對他們而言該禮物價值越高。

然而從實際結果看,平均的禮物產出值為83.9%。顯然受調查的學生普遍認為,他們收到的禮物不值那個價格。如果是自己做消費決策的話,他們應該不會購買該物品。送禮物導致了16.1%的無謂損失—這真是一種極為失敗的資源分配機制。

這種損失是基於機會成本而言的。假設,一台平板電腦和一輛單車都價值500美金。收禮物的人,甲,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對他而言,一台平板電腦的效用值100美金,而一輛單車的效用則是800美金。如果他的父母不清楚他的喜好,送給他一台平板電腦,就導致了無謂損失:甲本來可以獲得800美金的效用,但實際只獲得了100美金,他被浪費了700美金的效用。

喬艾爾通過更廣泛的調查,做出的結論是:禮物消費導致了約10%至33%左右的無謂損失。美國每年聖誕節的禮物消費額約為400億美元。因此,保守估計,每個聖誕節,美國都承受了40億美元社會效用的損失。如果這種浪費發生在別的領域,想必十分令人痛心疾首。但在聖誕節,人們帶著沉重的責任感,在擁堵的商場里,絞盡腦汁製造了這種浪費。而收禮的一方,不但無法收穫與價格等值的效用,還必須表現得很高興,從而讓送禮的一方感到物有所值。

當然,經濟學模型是一回事,現實則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接受了喬艾爾的說法,認為可以不送禮物給妻子的話,那麼…祝你好運!

 

 

回主頁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及細則版權及免責聲明私隱政策聯絡我們

Copyright 2024© 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