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星期一)30°C 80
 
1234
02/12/2014 10:19
通縮陰影籠罩下的全球經濟


全球各大經濟體目前都籠罩在通縮的陰影之下。

自債務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始終處於疲軟狀態,儘管歐央行在年內多次降息,但低通脹和高失業率這兩大問題卻始終未能有所改善。10月份歐元區通脹率僅為0.4%,而在德國、西班牙及比利時等國通脹低迷的情況下,歐元區11月通脹率或將回落至0.3%。月初履新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於26日表示,將啟動價值3150億歐元的投資項目「重啟」歐洲經濟。按計劃,這筆投資將創造130萬個就業機會,促成歐洲的經濟復蘇。若於12月份歐盟峰會上獲得通過,則該計劃將於2015年中期開始實施。

儘管歐洲版QE因德國的反對而屢受挫折,然而歐央行面對愈發低迷的通脹率似乎已漸失耐心。德拉吉表示,若現行寬鬆政策仍無法影響通脹,則將在必要時採取新的刺激措施。業界普遍將這種「新的刺激政策」解讀為購買主權債券,即美聯儲式的QE。然而業界同時認為,2015年之前歐央行不會正式出臺QE。

日本方面,安倍經濟學正在失去自推行以來獲得的良好聲譽。今年4月實施的第一次增稅措施,不但未能達到預期的提振經濟、推高通脹的效果,反而抑制了國內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阻力。日本GDP已持續兩個季度下滑,正式陷入衰退之中。為此,安倍不得不推遲二次增稅計劃,並解散眾議院,以提前大選的方式來保證經濟改革繼續推行。

亞洲經濟增長放緩被認為是目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國的放緩。中國11月滙豐PMI值回落至50,CPI預期將在1.5%左右,業界對中國經濟增速的目標不斷下調,近日甚至有破七的說法。

現在看來,似乎只有美國的狀況略微樂觀,然而三季度實際GDP增長3.9%、10月份失業率跌至5.8%、個人消費增長2.2%的亮眼數據背後,我們仍應看到,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僅為1.5%,低於2%的目標值。而第三季度出口增幅由前值11.1%滑落至4.9%則意味著海外需求下滑影響了美國的出口,正在成為美國經濟復蘇的拖累。畢竟,各國之間通過國際金融與貿易已經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通過這種聯繫傳導至全球,如今,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美國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呢?

比起以價格飛漲為特徵的通脹,普通人對於通縮的警惕性似乎並不太高,甚至有人認為,通縮之下,商品價格下跌,消費者能夠得到更多實惠,未嘗不是好事一樁。其實,通縮分為良性與惡性。供應增多導致的價格下跌屬於良性通縮,例如,由於技術進步,智能手機賣得越來越便宜。良性通縮之下,需求並未受挫,實際經濟仍在增長。然而縱觀當下各國經濟,價格下跌的原因在於需求減少,這會導致收入下滑及失業增加,從而進一步抑制人們的消費,令需求倍受打擊,繼續壓低價格、拖累經濟,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惡性通縮之下,債務人的償債壓力變大,違約風險將增加。

各經濟體針對通縮均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下通縮的根本原因是結構性的。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未能找到新的增長點,各國央行提供的大量流動性,在扭曲的經濟結構中不但無法到達預期的經濟部門、創造有效需求,反而大量湧入資本市場,抬高了資產價格。此外,日漸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也是拖累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迎戰通縮陰影,不應過分依賴央行的貨幣政策,而應依靠各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刺激消費、創新與投資。正如德拉吉日前所說:「僅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是無法完成提振歐元區經濟這一任務的,歐元區國家仍然需要進行財政和結構性改革。」

回主頁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及細則版權及免責聲明私隱政策聯絡我們

Copyright 2024© 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