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星期一)30°C 79
 
1234
09/12/2014 09:52
再説油價戰


自今年六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滑。對此,輿論最大的興趣是猜測歐佩克是否會通過減產來穩定油價。11月27日,在維也納召開的部長會議之後,歐佩克宣佈維持日產3000萬桶的上限,不降低產量。隨後,油價跌破70美元大關,刷新四年來的最低價。

到這還不算完。12月4日,歐佩克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表示,將1月份出口亞洲的所有等級石油每桶售價較12月下調1.5-1.9美元,將出口美國的所有等級石油每桶售價較12月下調0.1-0.9美元。消息傳出後油價繼續下跌。

沙特此舉與以往頗為不同。歐佩克向有通過調整產量調整油價的傳統,而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沙特。比起其它國家,沙特的產油量靈活性更大,因此在產量調整方面一直承擔著錨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原油需求疲軟,而北海油田的發現令原油產量過剩,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滑。爲了提高油價,沙特方面宣佈減產1000萬桶。然而這種做法並未阻止油價跌勢。1985年12月,沙特不得不宣佈增產。這次減產中,沙特付出的代價不小:此後該國經歷了長達16年的財政赤字。

所以,這次面臨油價下跌,沙特不願意牽頭歐佩克減產,或許是不想重複80年代的遭遇。而審視當前局勢,維持產量的確是沙特最好的選擇。

首先,沙特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力已不如過去大。雖然歐佩克國家擁有全球石油儲量的72%,然而目前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只占世界產量的42%。目前石油市場供應每日過剩180萬桶,歐佩克的減產量必須超過這個數目才有可能對價格產生影響。然而當歐佩克減產時,非歐佩克國家或會擴大產量,阻止石油價格上升。

更糟的是,不但非歐佩克國家會增產,歐佩克成員國亦不是沙特的堅強盟友。各個成員國經濟狀況各異,如沙特、科威特等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在油價跌至60美元/桶時仍能維持財政收支平衡,然而經濟狀況堪憂的尼日利亞、委內瑞拉以及因多年經濟制裁而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伊朗,必須在油價高於100美元/桶時才能維持財政收支平衡。油價下跌已經給這些國家帶來災難,它們斷不會作出減產的承諾。

可見,沙特的減產,不但對油價的影響未知,即便成功將價格推高,也將因此失去大量市場份額,其提振油價的行為,不過是給增產國做嫁衣裳。

沙特放任油價下跌,除了維持市場份額,還有一種可能是爲了將美國葉岩油擠出市場。面對葉岩油的競爭,沙特傳統石油最大的優勢是成本低廉。其開採價格僅為2美元/桶,而美國葉岩油的盈利價格據稱為60美元/桶,當油價低於60美元時,葉岩油廠商會陸續停產。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傳統油田就是在這樣的價格戰中敗下陣來一蹶不振的。

如果說幾個月前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還讓很多人相信,油價下跌及沙特不減產是美國聯手沙特對付俄羅斯的手段,那麼隨著油價繼續下跌、各產油國都開始承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痛,這場價格戰的本質也越來越清楚:無關政治,這是一場勇氣和財富的較量。沙特、美國、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之間的第一層博弈,以及歐佩克內部不同經濟實力的國家之間第二層博弈,推動了油價不斷下行。有分析認為,2015年,油價或將跌破40美元:這是一個對多數產油國而言無法接受的價位。要打破這種對峙僵局,就要有人忍不住先眨眼了,不過這個人會是誰呢?


回主頁關於我們 使用條款及細則版權及免責聲明私隱政策聯絡我們

Copyright 2024© 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